高考前,学校一般会放假2、3天,有的地方甚至放假一周,这其中既有考场布置原因,也有给予学生一个休息调整的原因。每年高考,无论都是怎么强调,总会有学生出现一些意外情况,而很多意外,都是因为学生和家长这几天假期没有做好准备所导致。
那么,高考前的假期,作为家长应该做哪几件事呢?哪些事是父母不应该做的呢?小编根据自己的体会提点个人的看法,希望能够对孩子参加高考的家长有用。
【第一】
离进入考场也就是几天时间,只要不在高考期间出现心理上问题和突发意外事故,孩子能够考上什么级别的大学,基本上已经盖棺定论。高考前假期做什么不做什么,相信班主任也强调甚至是“唠叨”过很多遍。而且对已经是青年人的高中生来说,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,不应该做什么。所以,孩子在这几天的假期里是睡觉、休整或者继续学习,家长应该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选择,避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,强制干预孩子的安排,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波动。
【第二】
很多家长,特别是母亲,平时就喜欢唠叨和啰嗦,而且是以“爱”和“家”的良好名义。她自己都不知道,这种习惯性的唠叨和啰嗦很容易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是反感,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,更是如此。所以,小编建议家长在这几天里停止你的唠叨和啰嗦,同样的话能少说就少说,有关考试的准备工作,能自己做就默默做好,不要反复啰嗦,更不要闹别扭甚至是吵架——我还真听说过有家长在孩子中考前一天,因为一点家庭琐事吵起架来,一直吵到晚上11点多钟。事后孩子抱怨说搞得自己没有睡好觉,导致考试时状态受到一些影响。还好孩子还是考到了理想的高中,否则,害了孩子一生,可是罪孽深重了。
【第三】
小编高考那年的假期是在学校,自己感觉自己心里并不紧张,除了偶尔到附近的新华书店去翻翻书,偶尔记记英语单词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到处闲逛,或者在学校一个空置的办公室胡乱弹弹脚风琴。但到了晚上,就是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失眠。所以说,高考前紧张是避免不了的。有些甚至还会因为紧张导致情绪的巨大变化。所以,如果孩子是在家里度过这几天,一定要偷偷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,并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,采取玩笑、拍肩、闲聊,甚至是到附近的公园转转等方式,甚至可以在家里播放一些有助于放松的音乐,帮助孩子进行调整与缓解。记住,千万不要给孩子吃安眠药——小编高考那年就有同学因为失眠,自己偷偷吃了安眠药,导致考试时打瞌睡,本来能够考上一本,结果只考了个二本。
【第四】
高考前,有些家长和老师甚至比孩子还紧张,坐卧不安。如果这几天孩子在家,还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吧。如果你感觉自己比较紧张,就不要在家待着,出去转转,千万不要把紧张传递给孩子。
【第五】
每年高考都会有考生发生一样意外事件,如忘带准考证、身份证、文具、赶考路上遇到堵车等。特别是那些单独由家长从家里送考,而非学校统一组织的考生。这明显就是家长的工作没有做到位。
小编认为,如果家与考场之间的距离过远,而且孩子也不会因为在新的地方睡觉会失眠,还是考虑尽可能提前在考场附近找个宾馆住下来,如果宾馆订不到(考场附近的宾馆确实很难订到),找个民房也行。如果孩子对换地方睡觉比较敏感,就要提前规划好赶考线路,并且一定要根据距离远近提前出发,千万不要把路况想得太好,特别下雨天(因为高考期间属于梅雨季节,所以中、南部每年高考期间都会下雨,甚至是下暴雨)更要注意。而且最好要想好预案。比如,如果出现紧急情况,可以向交警求助。如果距离比较远,小编不建议由孩子自己一个人去赶考,因为一旦有什么意外,有个人在身边,会多一个人想办法。
还有一个问题,家长一定要在高考的前一天,把准考证、身份证和文具等高考所要使用的东西集中在一起(比如放在文具袋里),放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,并且在孩子出发前进行提示——现在手机都有记事闹铃功能,设置闹铃是个不错的方法。